马家巷是青山市的一道名胜,但不是写在旅游册里的那类,游人们从太空来灰星,大多是奔着天府市——马家巷是属于青山市百姓的名胜,刻在回忆里。

要知道马家巷的存在,得是老一辈,或者有老一辈介绍。只是条窄窄的巷子,全长不过千米,若平时没人,很快就可从一头穿到另一头。在马家巷,看的恰恰是人。

每当夜幕垂眸时,马家巷就活了过来。灵玉作芯的灯笼亮起柔光,高高挂在街两旁,入口的门楼向游人敞开怀抱,迎面是一副对联:

追功追名追利禄

思家思乡思华年

顶上据说是百年前某个贵人赐的横批:

白驹过隙

有人说马家巷曾是大商人的宅院,有人说哥老会在这儿密切活动过,还有人说以前皇上的御驾和我们走过同一条街。这些都是过去的传说,真假难辨,和马家巷一道成为人们灵魂里的回忆。

大家之所以爱在夜里来马家巷,不过是为了吃,几千年的历史,也离不开华夏人的嘴。有串串香,有凉粉,有春卷,有糖画……开了几代人的老铺,满不在乎地沿用祖辈的灰瓦土砖,让小吃散发的热气招揽食客;许多新开的门店,则紧追着潮流,近来有装潢鲜丽的冰饮店。

然而在马家巷,确确实实是来看人。街巷横距不过十米,人流多时便挤挤挨挨在一起,正方便观察一张张面孔。最近,小情侣和下班的白领居多,也有疯抢肉包的主妇,无聊闲逛的蒲扇老汉,以及慢悠悠的老人。这番景象,十年前是如何?百年前是如何?千年前又是如何?不免让人在这古巷的闹市里满怀遐思。

马家巷两头窄,中间宽,走到后面能豁然开朗。有十二生肖的地砖,又大,又精巧,时而有人拍照留念。中间空出较大的广场,供人们自发搭台表演,以前常有乞丐群聚,这几年好些了。广场前后对应两处宅院,其中一个大院里满是珍奇盆景,不知主人是谁,另一个已是用作公益的文化馆。走进去有各路书画家的展览,有时是学校的公演,或者表演川剧、演奏会。

当夜色极深时,人们才渐渐散去,随后新的一天同朝阳苏醒,上学和上班的人又开始零星经过。此时有油茶和米粉,招待这些青山市的百姓。

马家巷仿佛一直在,又仿佛从来不在,它存在于青山市的梦里,这个梦在夜晚才显露真实的面貌。